从2008从总统大学毕业后,结束两年多在南京的销售工作生涯后,2011 年,我和两位朋友决定在雅加达从零开始创业,成立了千岛国际旅行社,专门做印尼公商务旅行和地接。刚开始真的太难了,一切都要亲力亲为,订机票,订车,导游,这些接待的琐碎事项都要亲力亲为,有时候累得话都说不出来。但好在2013年开始赶上了一带一路的风口,印尼又是全球第四大人口市场,很多的中国企业到印尼参展和靠产,我们的业务迎来了爆发式增长。到 2015 年,公司营收就达到了几千万,员工也从最初的两人增加到六十多人,我们的创业故事还被央视采访报道了,当时感觉特别自豪。
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,我也收获了爱情,娶了印尼太太,有了两个混血宝宝,事业和家庭都有了,算的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了。
可谁知道,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旅游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。国内的旅游平台和海外地接资源整合越来越强,2016年以后,我们这种海外传统地接社的生意越来越难做。2018 年,没办法,我只能转型做企业服务,给印尼的中资企业提供帮助,让他们能在印尼顺利落地发展。
这个转型过程并不轻松,一切都要重新摸索。但凭借着在印尼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人脉,我和团队一点点努力,逐渐拓展了业务。现在公司在国内和印尼多地运营,虽然服务型公司做大做强不容易,但在印尼的华人圈和企业中,我们还是有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的,也为中印尼的经贸合作出了一份力。
本以为公司会一直平稳发展下去,没想到 2020 年疫情突然爆发,对跨境业务来说简直是毁灭性打击。但好在之前积累了不少客户,我就赶紧想办法,短暂做过一段时间的跨境包机业务,挺过了疫情三年的特殊时期。也是从那个是后期,还尝试做自媒体,从图文到短视频,一点点学习,一点点摸索,到目前也称为印尼华人圈小有名气的”网红”。疫情结束后,在大国博弈和国内行业内卷的双重压力下,更多的企业不得不选择出海这条路,在做中资企业落地的过程中,我们发现企业最大的痛点是懂得中文和印尼语的双语人才的短缺,2023 年,我们新增了千岛教育,提出三年千人计划,通过留学和培训,培养双语人才,希望能为中印尼之间人文和教育方面做点儿事情。目前我们在广州和雅加达一共有80多人的跨境团队,给中国企业提供出海东南亚的咨询 以及教育和培训服务。
在印尼创业这十三年,我至少经历过三次合伙人的分分合合,公司还能保全下来,我最大的感受一是在分钱这件事儿上不能过于纠结,钱散人聚,二是用我血淋漓的教育领悟到,找到默契的合伙人太难了,合伙机制一定要请专业的法务把关。
回顾这些年,从农村出来,在印尼求学、创业,一路磕磕绊绊。在印尼的这二十年,创业路上不断遇到挑战,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。我知道,只有坚持下去,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。同时,未来10年仍然会是中国企业出海的黄金时期,我也希望能继续用自己在印尼20年的经验积累,继续为中国企业落地印尼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。
这就是我的故事,感谢大家听我唠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