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王掌柜。这两年连续出了400多个出海印尼创业的视频,今天想跟大家讲讲我的故事。

我出生在 1985 年,洛阳山村的一个普通农家,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,家里兄弟姐妹三人,我是老大。小时候,放牛就是我的日常,在田野间、山坡上,我和牛为伴。那时候虽然对未来没啥清晰规划,但心里总有个声音在说,不能像父辈一样一辈子在农村种地放牛,我要走出去!

上学后,我读书特别刻苦,就盼着能改变命运。好不容易考上了高中,可高考给了我重重一击。两次高考成绩都不理想,当时心里那叫一个沮丧。但我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,走出去的信念支撑着我又拼了一次,第三次高考终于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。可还没来得及高兴,新的难题又来了。家里穷啊,父母供我读书已经竭尽全力,何况还有兄妹要上学,我怎么能只顾自己呢?就在我愁得不行的时候,听说印尼有个总统大学,提供全额奖学金,学费住宿全免。这对我来说就像黑暗里的一道光,想都没想,我就决定去印尼读书,从此开启了二十多年的海外漂泊生涯。

2004 年中秋节,别人都在团圆,而我选择告别父母,和一群河南的小伙伴踏上了前往印尼的未知旅程。下飞机那一刻,周围的一切都那么陌生,心里既紧张又期待。我就读的印尼总统大学是 2002 年由印尼华侨李文光和许龙川创办的。学校条件和规模跟国内大学大不一样,当时心里确实有点失落。当时甚至有些同学因此选择了辍学回国,我当时的想法是开弓没有回头箭,既然已经获得了免费读书路雪的机会,就既来之则安之吧。

学校住宿是联排别墅,条件还不错。我从小在农村长大,对物质没啥高要求,所以生活方面适应得还算快。但学习上可就难了,我选了工程类专业,课程全英文授课,教材也是英文的,老师还有印尼口音。刚开始上课的时候,我完全跟不上,感觉自己像个傻子,啥都听不懂。没办法,我只能拿着电子词典,一个词一个词地查,每次上课前都花大量时间预习。除了英语,我还得学印尼语。好在印尼同学很友善,我就主动找他们聊天,不懂就问,慢慢地,语言关总算是过了。

学校鼓励创业,大二的时候,我咬咬牙向家里借了 2 万块,和另一个同学凑了 4 万块,合伙开了个学生餐厅。从零开始摸索,从购置厨具电器到招聘店员都亲自操持,这些都不是最难的,最难的是现金流老是紧缺,再向家里借钱是不可能了,好在当时以为华裔朋友李医生看在我们忠厚老实的份儿上,借了20条给我们周转,餐厅经营才逐步走上正轨。经营2年下来,虽然这餐厅没赚多少钱,但我的最大的收获是,因为天天要和店员讲印尼语,印尼语水平有了突飞猛进,在同学里都算说得好的了。

2008 年大学毕业,那时候中印尼合作项目还不多,在印尼投资的中国企业也是屈指可数,工作不好找,我就回国了。在南京一家农化公司负责印尼市场业务,这行业在印尼属于小众行业,干了两年,客户渠道也开拓的差不多了,业务也陷入瓶颈。不过在这期间,我给来印尼考察的中国企业做兼职翻译,没想到这让我发现了新商机,也为我后来的创业埋下了种子。